行业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凸显、地位逐步提升。“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使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往来更加频繁和密切。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强调了“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通”,离不开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相互沟通,而汉语国际教育正是语言沟通的“门径”。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国际化特色和专业培养目标正符合了新时期中国对外发展对双语人才的需要。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进行双语教学意义重大。据统计,最近十年来,我国已在140个国家设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各类学员达210万。目前,已有近70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球汉语学习者达1亿多人。
专业特色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汉语国际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分为学院内实践和海外实践。学院内实践主要是汉唐中文的课堂教学、国内各大汉语培训机构、计算机应用训练、普通话语音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实验、中华才艺(书法、国画、剪纸、泥塑、戏曲、舞蹈、葫芦丝等)、中华文化、能力拓展、涉外教育、多媒体教学、毕业论文等多种实践方式。
其中特色包括:
● 学院组织学生成立了专业的学生团队(Wave),在各项活动中由老师负责,学生辅助。使学生亲身参与学校的各项对外交流活动,在课堂之外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且开阔了视野。
● 实行“导师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为合格的汉语教师,学院采用类似于研究生导师制的方式对于励志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优秀学生进行特殊培养。
● 汉墓博物馆实验(实训)室。实验室可以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专业培训。从“汉字文化”“汉文化”“文物展示”三大主题入手,开展各项文化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出适合外国留学生的讲解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知识的能力等。
海外实践主要是海外外派汉语教师
● 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愿与各国政府教育部门、教育机构、社团组织、汉语教师团体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汉语教学志愿服务。根据赴任国别,志愿者享受每人每月800或1000美元生活津 贴、一次性安置补贴1000美元,往返国际旅费、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住宿、医疗保险以及派出相关费用。
● 与泰国各大学建立合作联系、与汉语桥项目建立战略合作协议等,倡导“引进来”和“走出去”教育方针,为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基地。
学院力图将学生培养成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实践型、复合型人才,开设具有实践性的第二课堂,建立海外实习基地的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导师制”教学技能辅导和教学技能比赛培养学生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能力;举办名师引智讲座,丰富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毕业生取得学士学位证后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9年6月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达《关于批准新增法律硕士等类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通知》(学位办[2009]35号),批准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39所院校新增为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目前共有63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
● 主干学科:汉语国际教育
● 核心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论、外国文学作品选读、教育学、心理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学(双语)、对外汉语教学法、公共关系学、中华才艺等。
● 授予学位:修满培养方案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或毕业专业报告、毕业设计)答辩的本科生,经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学士学位。